当“Made in China”遍布世界各地,中国制造如何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中站稳脚跟?几年前,我国提出了“推广中国标准,唱响中国装备”理念。然而,相比“唱响中国装备”常常见诸报端,“推广中国标准”却是低调默默推进。
2016年5月10日至11日,全国工业机械电气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四届三次会议暨2015年年会在南京举行。会议由北京机床研究所主办、国家机床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承办、广州市西克传感器有限公司协办。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TC44主席Patrick Gehlen,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标准工作部副主任谭湘宁,全国工业机械电气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机床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赵钦志,全国工业机械电气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北京机床研究所副主任黄祖广,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约150位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出席会议,就全国工业机械电气系统标准化工作进行回顾、总结与探讨、部署。会议颁发增补委员证书,并表彰2015年度标准化先进工作者。其中包括广州市西克传感器有限公司行业技术经理刘荣兴在内的多位专家委员获评年度先进工作者。
(大会现场)
全国工业机械电气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1)是从事工业机械电气系统相关技术领域标准化工作的全国技术组织,下设4个分会和6个工作组。负责工业机械电气系统专业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技术归口工作;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 IEC/TC44技术委员会国际标准化的国内归口工作;负责参加国际标准草案的投票表决,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和国际标准的转化工作等。
标准化改革元年
从2015年初国务院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开始,截至目前,国务院、国办就“标准化”主题密集出台文件,如《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等。更不用提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地方政府出台的各类涉及制造业标准化文件。
在2016年4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表示,“我们要打一场制造业的‘攻坚战’,用先进标准倒逼‘中国制造’升级。”他一再强调,坚持标准引领,建设制造强国,是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供给、扩大需求,促进产品产业迈向中高端。
“随着标准化改革的逐步深入,2016年成为标准化改革元年。”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标准工作部副主任谭湘宁说,在推进标准体系结构性改革中,开展机械工业领域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计划项目评估,新增“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即,鼓励和引导机械工业领域的协会、学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组织,根据机械工业发展需要与技术创新趋势,制定一批具有市场活力的团体标准,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
制造业标准化提升
2016年是机械工业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也是贯彻落实《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推进“十三五”机械工业标准化改革发展的开局之年。
根据《2016年机械工业标准化工作要点》,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制造业标准化提升计划实施。
加快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根据《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依托国家智能制造专项,按照“共性先立、急用先行”的原则,重点围绕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工作,加强智能制造参考模型、关键术语和定义、数字化车间(工厂)通用技术条件、工业控制网络、集成与互联互通及传感器、测量仪表、传动与执行装置、控制系统等智能核心装置和行业应用等基础通用和关键核心技术标准研制。
加快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以机电产品全生命周期为主线,重点研制绿色设计方法和绿色设计评价相关技术标准;清洁高效铸造、锻压、焊接、表面处理、切削、增材制造等绿色工艺方法及装备、绿色工艺规划和绿色工艺评价标准;内燃机、机床、工程机械等机电产品再制造标准。以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为重点,加强节能环保产业基础标准、性能检测方法标准和评价管理标准的研制。
加快“四基”领域急需标准研制。在数控机床和先进基础制造装备、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发电设备等重点领域,重点制修订高速高精度轴承和齿轮、高压液压件、高强度紧固件、高应力高可靠性弹簧等高端关键基础零部件标准。系统制修订量大面广基础零部件(轴承、齿轮、液压件、紧固件、弹簧、密封件)、基础工艺(金属成型、金属加工、热处理、锻压、铸造、焊接、表面工程)相关标准。
实施重点领域标准化突破专项。围绕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的标准化需求,推动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电力装备、农业机械装备、内燃机、环境保护机械、工程机械、通用机械、重型机械、仪器仪表等领域标准化实现新突破,促进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提升。
智能产品推动标准升级
“标准”,等同于“门槛”、“戒尺”。标准化工作改革意图从国家层面入手,以高标准严要求的标准倒逼产业转型、行业提升。
在我国制造业升级计划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工业机器人,如何让它表现更优异,更眼疾手快、思路清晰,传感器技术至关重要。例如,准确度和效率等自动化挑战,要求既能快速执行制造任务,又能确保周围工人安全的机器人。借由机器人的内置或外置传感器来控制机器人,传感器确保机器人能够高效精确地定位所加工部件的位置。
“传统的控制拓扑学结构中,传感器/执行机构位于金字塔底层,而应用于工业4.0的传感器技术应该具有参数化/参数设置、产品展示识别、可视化、诊断、统计与服务、实时传输数据、实时操作能力,确保流程的可靠性与灵活性。”广州市西克传感器有限公司销售部安全总监Kai Tuncsik(屠思凯)在《工业4.0与智能安全传感器》主题演讲中表示。
(左:Kai Tuncsik右:刘荣兴)
Kai Tuncsik说,工业4.0是工业价值的新形式,塑造这个过程需要一个高度发达的基础设施,它利用网络和实时可用信息以提供优化价值,其中添加了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由智能传感器来实现。智能传感器已经成为实现工业4.0的关键因素。
例如,德国库卡公司的新项目结合了LBR iiwa机器人和OmniMove移动平台自主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完全自动化。但如何保证人机协作的安全?该方案中嵌入的西克安全激光扫描器,能同时提供防护功能和导航支持。这使得工人直接与机器人互动,让它自主地移动。在未来的柔性防护区域,设备会自动计算出运动,并相应地调整自己。此类智能移动系统将在未来的智能化工厂中实现普遍应用。
拥有德国工业血脉的西克十分重视机械设备标准化工作,并积极参与国际及国内的标准制修订工作。据广州市西克传感器有限公司行业技术经理刘荣兴介绍,国际方面,西克参与了ISO/TC199、IEC/TC44及IEC/TC65技术委员会的标准制修订工作,同时在中国参与机械安全SAC/TC208及机械电气SAC/TC231两个标委会的工作。西克意在跟随时代步伐,基于日新月异的互联网、计算机、物联网等新技术制修订先进科学的标准,以促产品创新、行业升级、产业优化。
刘荣兴说,中国一直非常重视生产安全。2012年6月,国家发布了首部关于可编程电子控制系统安全方面的强制性标准GB28526-2012,并于2013年5月实施。西克生产的Flexi Soft型号可编程可扩展模块的安全控制器,经过国家权威认证机构国家机床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及全国工业机械电气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认定,符合国标GB28526-2012的SILCL3要求限度。再如安全激光扫描仪,国家强制性标准GB19436.3-2008明确了此类产品的技术要求;西克旗下S3000及S300 型号安全激光扫描仪符合中国国家标准GB/T 19436.1-2013及GB 19436.3-2008相关技术要求。
(S3000安全激光扫描仪、Flexi Soft可编程可扩展模块及其国标认定书)
中国标准走出去
会上,国际电工委员会IEC/TC44主席Patrick Gehlen详细介绍了有关功能安全国际标准情况。他认为,国际标准的制定对于全球制造业发展十分重要。标准的制定将更安全、更先进、更易懂。基于经济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现状,国际标准也将趋向一致,一些全球化自动化企业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Patrick Gehlen)
从中国装备“走出去”到中国标准“走出去”,以中国标准“走出去”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国家层面正在积极部署。会议介绍,上一年度,我国(SAC/TC231标委会部分委员)主导了IEC 60204-34标准制定工作,参与IEC 60204-1标准修订工作,参与SECURITY ASPECTS RELATED TO FUNCTIONAL SAFETY OF SAFETY-RELATED CONTROL SYSTEMS标准制定工作,参与IEC 62061标准修订工作等。
《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16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等文件都对标准国际化提出要求。根据部署,我国将组织实施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计划。其中,在铁路、公路、石油天然气、航天、工程机械等重点领域,组织翻译一批标准外文版。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联合重点目标国家共同制定一批国际标准,这将对中国装备“走出去”形成积极推动力量。
(与会嘉宾合影)